千锤又百炼,芳华见彩虹
---湖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柔力球项目华师大健儿斩获佳绩
6月6日,湖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柔力球项目的比赛在湖北黄石正式落下帷幕,共有来自全省11个地市州代表队共计200余名运动员参与到12块金牌的角逐中。我校体育学院13名队员代表武汉市,经过4天鏖战,在本次比赛中获得了4金4银5铜的优异成绩,金牌数达到项目总数的三分之一。特别是甲组女子双打包揽了全部奖牌,而本届以教练兼运动员身份参赛的李恩荆老师,在1999年就获得过第十届省运会男单冠军,时隔近20年,又一次获得了该项目乙组金牌,更是引爆了全场观众并吸引了新闻媒体的注意。
克服困难,科学训练
为备战这次比赛,李恩荆老师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为挑选队员,李老师在训练自己研究生的同时,一方面在管理学生工作的胡国良副书记的大力帮助下,利用本科生晚点名集中时间去义务宣传柔力球,招募运动员。另一方面,他又跑到健身房、田径场和篮球场等到处物色合适的学生。终于在去年10月底搭建了一个由30多名学生组成的,完全“零基础”的柔力球队。
最初的训练可谓举步维艰,因为缺少训练场地和训练时间,加之队员从没接触过柔力球,李恩荆老师只能利用每天晚上和双休日时间展开基本功训练,佑铭体育馆四周、跆拳道场、排球场、篮球场都留下了队员们刻苦训练的身影,而一旦刮风下雨,队员们便只能挤在偏僻的场馆外通道中练习。
为提高训练质量,球队一开始就提出了“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高效负荷,科学训练”的指导原则,重在实战训练、在单位时间内抢训练质量。为规范管理球队,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规章制度和每日考勤,李老师亲力亲为带领队员严格高质量的完成每次训练的训练任务。为尽快提升理论水平,李老师还不定期给队员们传授运动参赛理论知识,并利用网络资源,视频分析潜在对手,每天训练结束,已是万家灯火
训练后期,在武汉市体育局领导和体育学院领导的关心下,球队终于可以利用副馆非上课时间固定训练了,这极大地提高了队员的训练热情。所有队员只要上午没课就会及时赶到球馆训练,而晚上全体队员和教练雷打不动训练2小时。直到赛前两个月,李老师带领球队在前段时间的训练基础之上又进行了更加系统科学的训练,利用队员自身的技战术特征,增加了大量的个性化训练,并实时增加了体能和心理调整训练。同时,对于潜在对手可能使用的技战术做到逐个研究,细致分析。在临行前的准备中更是细致到队员们的衣食住行。
拼搏赛场,绽放光彩
6月3日是比赛首日,首场是甲组团体比赛,第一场比赛的对手就是孝感市,孝感市队员是本次比赛最具竞争实力的对手,他们所有的队员都习练柔力球达3年以上,并参加过国内众多比赛,有较高的技战术水平和丰富的赛场经验。在上午团体赛惜败的情况下,团队及时总结,在随后开始的单项比赛中,就逐渐显示出了团队的集体智慧。经过三天半的激烈角逐,最终刘婉秋获得女单冠军,吴飘获得亚军;和玉杰和何梅组合获得混双冠军,王瑞和甄红艳组合获得季军;和玉杰和王瑞组合获得男双亚军,陈毅林和王浩楠获得季军;王浩楠获得男单第三。
特别是刘婉秋和甄红艳组合、何梅和吴飘组合、张娜和刘文组合包揽了金银铜牌,姑娘们精彩的表演,优美的动作更是赢得了所有裁判员的肯定。
而李老师在管理球队的同时,也在一下午连打4场的单淘汰赛制中,以教科书式的技战术,让赛场内的所有参赛运动员大饱眼福,欢呼声震天。就连对手的教练也说,我们内心当然希望自己的队员赢球,但面对李老师灵活的脚步和娴熟的技术,只能望其项背。
千百锤炼,芳华永存
在经历了近半年的艰辛准备和以李恩荆老师、董辉老师为教练组的耐心指导下,队员们个个都逐渐成长起来,在各自所参加的项目中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并最终在此次省运动会中取得一点成绩。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因为柔力球运动在去年才首次进入全运会,绝大多数高校也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才开始设置柔力球项目并组建柔力球队伍,而我们学校在校、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未雨绸缪,走在了其他高校的前面,2003年就在公体系开设了柔力球课程,并在今年将柔力球课程开设到体育系,更是为今后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所以,在今后更多高校,更多体育专业人才参与下,柔力球运动的格局将会发生巨大转变,而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为柔力球运动在华师乃至全国的开展倾注更多的心血,更大的热情。
柔力球是一项新兴体育项目,我们的队员更是新人,只有今后更多的投入,更加刻苦的训练,千百锤炼,才能换来芳华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