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位于湖北武汉风景秀丽的桂子山下南湖畔,学科建设历史悠久,体育文化积淀深厚。早在1903年创办文华书院期间,就开设了体育课程。1952年成立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华中师范学院)后,获准开设体育系科。1979年经教育部批准复办成立体育系,同年开始招收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2005年在原体育系和公共体育部的基础上组建体育学院。经过几代人薪火相传和不懈奋斗,现已建设成为培养卓越体育师资和各类体育专业人才的摇篮。
学院设有体育系和公共体育系,2个本科专业(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设有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备从本科到博士后全面贯通、学科丰富、层次完备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在校本科生900余人,在读博士生近4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00余人,留学生10余人。在中国软科排名中,学院位于全国体育学科前10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者名师荟萃。学院现有教职工93人,专任教师73人,高级职称教师48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 37人,国际、国家级裁判18人,世界冠军3人。师资队伍中,现有国家高层次人才5人次,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另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国家体育总局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海外名师”项目入选专家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讲座教授1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湖北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社科基金会议评审专家1人等。学院还聘有一批高水平的兼职导师,正高级体育特级教师顾静、国家级教练员张亚东、奥运体操冠军杨威等8名一线优秀体育教师或教练作为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委员或兼职导师。
学院科研实力强劲,学术成果涌现。近年来,学院相继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30余项,累计科研项目经费超过2500余万元,出版学术专著、编著、译著、教材等近200部,累计在SCI、SSCI、CSSCI等中英文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获得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及教学教材成果奖等政府奖励20余项。
学院人才培养完善,质量逐年提升。除全日制本科和硕博士研究生外,学院还招收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公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非全日制社会体育与指导专业硕士等类型研究生,与国(境)外多所知名高校签订合作办学等协议。在广大师生校友的共同努力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以体育人特色有力彰显,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马丹、羽毛球世界冠军李茵晖等一大批优秀校友遍布海内外。体育竞技拔尖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羽毛球、游泳、田径、健美操等涌现多名世界冠军、亚洲冠军或全国冠军。
学院立足专业优势,重视社会服务。获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研究基地。学院曾为国家体育总局相关司局、国家游泳队、花样滑冰队、艺术体操队、跆拳道队等国家队备战多届奥运会提供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工作,获得国家体育总局第三十届奥运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二等奖。学院组织师生开展科学健身示范推广行动、“云支教”、健康赋能乡村教育振兴专项行动,先后获全国和湖北省“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教工第二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和教育部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依托校园体育赛事服务师生健康,多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新时代新征程体育学院以党建为引领、以育人为核心、以学科为龙头,秉承“以生为本,以师为先”的办学理念,紧跟学校“建成教师教育领先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步伐,立足中南,面向全国,辐射世界,向着学科基础雄厚、术科亮点突出、教师教育领先的高水平体育学院努力奋进。
(2025年5月更新)